BHI是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的简称。这个指数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、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,是建材家居终端卖场的景气度指数。该指数采集了50000家建材家居商户(铺)的相关数据编制而成。
疫情之下,经济放缓,每个人的感受可不一样。
近日,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对外发布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。
今年5月,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份为123.07。这个数据环比上涨8.13点,同比下跌6.96点。
BHI是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的简称。这个指数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、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,是建材家居终端卖场的景气度指数。该指数采集了50000家建材家居商户(铺)的相关数据编制而成。
根据指数编制方的解释,BHI反映建材家居装饰装修材料的景气度及市场走向,同时与国家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对比,还能反映出房地产刚性需求的强弱。
BHI指数包括人气指数、购买力指数、出租率指数等。人气指数反映市场的热度,5月的人气指数为172.79,环比上涨3.52点,同比下跌105.88。这表明到家居建材市场的人少、进店的人流量少。
“购买力指数”是另外一个重要指标,5月的值为65.68,环比上涨10.58点,同比上涨33.06点。看得人少,买的多,这个数据反差有点大。
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分析这种典型的“看少买多”的现象,说明疫情期间还能进店的消费者,购买意愿很强,这正是前期“暂停”的建材家居刚性需求的释放。
买的多,还有另外的数据佐证。今年5月,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达1230.92亿元,环比上涨21.68%。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称,与“人气指数”对比,又显现出“量少额度大”的特殊现象。可见,当前随着智能家居、智慧家装等消费的高速增长,行业发展的消费升级趋势初现端倪。
而今年1到5月,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2022年1-5月累计销售额为5150.05亿元,同比上涨34.09%。
卖场成交额上涨,表明家居建材市场的经销商能够赚到钱,生意应该不错。真实的情况如何呢?
今年生意难做,这应该是一个普遍的感受。进店人流量少、成交金额惨淡,赚钱效应在消退。突出的表现是进店人流量少、成交机会和金额小。最直观的表现是,关店的数量在增加,特别是一些资金实力弱、资源网络少、经验严重不足的经销商,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。
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统计显示,整个家居建材市场的成交量在增加,且增幅不小。这表明市场正在严重的洗牌和分化。即有实力、有规模、有资源的经销商,正在逐渐抢占市场,小经销商则慢慢被市场所抛弃。
疫情之下,消费者的心态也在逐渐发展变化。不同的经济条件,消费心理也不一样。刚需一族,追求的是高性价比,即最好是大品牌,但产品的价格又不要太高;有品质的改善需求业主,品牌和品质会更加兼顾,追求颜值、款式、风格的统一;而一些高端消费者,则追求整体风格的的呈现,价格不是决定购买的敏感条件。
简单说,消费升级或者消费降级都不是客观准确的陈述。市场在变化,更在分化。在传统建材市场经营的经销商,由于市场定位中低端,感受到的是消费预算的减少,品质需求的降低;一些高端家居建材卖场,感受到的可能是高端需求的增加,中端消费需求的萎缩。
因而,不同的感受,都是其所在市场的客观反应。不管是生意难做,还是生意勉强,抑或是高速增长。